为深化馆际交流,提升美术馆画院公共服务水平,也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和实践机会,提升画家艺术修养。6月16日至23日,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一行三人到成都开展馆际交流和采风写生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河北唐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促进川冀两地艺术交流,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携手成都画院,共同策划“南北行迹——写生创作交流展”活动,这不仅是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更是两座城市现代交融、南北文化碰撞的生动写照。
美术作品可作为不同城市之间艺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唐山美术馆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交流展,策划、组织相关交流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美术佳作走出唐山,也让更多的观众在“本地”就能感受“异地”美术精品。这次唐山美术馆带着75件美术作品走进成都画院,借此次交流展共同促进双方在未来工作凝聚力量,提升画院的服务品质与社会影响力,传递和加深彼此的文化认同,讲好不同的故事,同时满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艺术无界,它跨越地域、超越语言,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此次写生创作交流展,不仅展示了唐山画家的写生创作成果,还推动了两地文化艺术资源的共享。通过写生交流,画家们在相互借鉴与启发中,拓宽了艺术视野,深化了对美的理解与表达。

成都画院的画家们对这些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们不仅展现了唐山画家的扎实功底,更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双方艺术家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分享了创作心得,还就艺术表现手法、写生意义、创作理念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画家们还参观考察了成都画院和画家们的工作室。成都画院是全国最早的由地方政府创办的艺术创作和研究机构之一。



同时还参观了在成都画院举办的“濯锦清风·志行高洁”——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展。
17日下午,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与成都画院的艺术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两院艺术家围绕主题创作、采风写生、交流办展等话题展开座谈交流,邓天平首先发言,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阐述了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秦文志则从技法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艺术作品。安昕昕则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艺术作品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触动人心。成都画院的艺术家们也纷纷发言,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经验,为双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方向。

研讨会上,大家明显感觉到无论巴蜀的闲适还是燕赵的豪迈,本质上都是对生活热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此次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画家们的写生创作作品在成都展出,让观众和艺术家们触摸到燕赵与巴蜀艺术基因的鲜明分野,有意思的是大家在梳理脉络的过程中发现河北籍画家的独特表现性,他们运笔时总带着某种铿锵的节奏感,大刀阔斧的画面极富张力,以及雄浑沉郁的审美品格,追求“大巧若拙”,故意保留运笔时的顿挫感,像碑刻般朴厚;这种艺术性格的差异,或许正源于不同的生存哲学:燕赵大地上的创作总带着与天地角力的痕迹,巴蜀画卷中则流淌着与自然共舞的智慧。

这次座谈交流双方是建立在南北两地“差异互补”的创作观,同时也是对于写生的见仁见智,促使画家们在今后的艺术创作路径中,有意识的寻找各自的创作素材,以有温度有情感的写生作品带动艺术创作的全面发展。
研讨会后双方表示,要进一步深化两馆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区域协作,期待下一次的文化相聚,将巴蜀艺术带进唐山,共同书写画院事业发展新篇章!

18日下午,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志权在成都市天府美术馆为画家们介绍了正在举办的“志道?游艺——中国国家画院七人展”和“美的森林——韩美林艺术展”等展览内容。



画家们还参观了四川省诗书画院。

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独特的韵味,从三星堆的神秘到武侯祠的庄严,从杜甫草堂的诗意到锦里的繁华,每一处都诉说着成都的故事,每一景都激发着画家们的灵感。
接下来的几天里,画家们前往成都周边,用手中的画笔,捕捉成都古朴典雅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描绘这里的每一处细节,将他们眼前的美景定格在画布之上,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

此次采风写生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与成都画院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更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写生实践和交流考察机会。通过此次活动,画家们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在艺术创作上取得新的突破。相信未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将继续用画笔描绘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壮丽,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独具风采,各美其美,我们有责任以多元形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线并举,联合举办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展览,搭建和打造更广阔的平台。同时,加强交流协作、加强资源共享,推动文化艺术交流互鉴,让不同文化之美在碰撞中绽放创新之花,让文化资源普惠两地市民群众。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