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唐山美术馆 >> 新闻资讯 >> 新闻公告

展览预告|回乡——孙超红捐赠作品展

来源:  作者:
2025-09-30 09:05:44
分享:

归与启程:孙超红教授的200幅油画与她的寻根之旅

  文/刘士裕    

  2025年5月9日,一个细雨濛濛的日子,著名油画家孙超红教授在唐山美术馆,亲手履行了一份郑重的捐赠协议。这不仅是200幅油画的移交,更是一位游子将毕生心血与情感托付给故乡的仪式。次日清晨,雨过天晴,当她迎着朝阳驱车返回浙江嘉兴时,心中百感交集,按捺不住的情感化为一封发给美术馆与笔者的短信。

  她在信中写道:“这次捐赠作品,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作品转移,而是心灵与艺术的深刻交融与释然,是对文化传承与艺术共享的崇高致敬。”她将每一件作品视如己出,“承载着我的心血与感怀,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灵感迸发与精心雕琢”。然而,让她最终感到释然与欣慰的是,“这些作品将在美术馆这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它们的艺术之旅,被更多的人欣赏、学习和研究······想象着自己的作品将成为美术馆馆藏的一部分,与众多艺术大师的作品并肩而立,这份荣耀感难以言表。”

  然而,这份在归途上涌起的释然与欣慰,只是她漫长寻根路上泛起的一层涟漪。这条通往心灵归宿的道路,远比一次捐赠更为漫长。

  故事的缘起要追溯到二十年前的2005年。当时,笔者在搜寻唐山籍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时,与孙超红教授取得了联系,正是这次联系,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家族迁徙史。她告知,她的祖父是唐山开平煤矿的矿工,祖母是广东人,后来也到开平煤矿务工。两人婚后,就居住在唐山广东街唐山路一号——一个充满地域文化交融色彩的地址。

  她的父亲孙观志,1928年出生在这个矿工之家,年轻时曾在唐山邮电部门工作。1949年,他随着东北野战军南下支队工作队来到广西,在宜山地委任职。担任柳州来宾县工商税务所长,直至离休,最终于2021年在广西南宁去世,享年93岁。

  1960年出生在广西的孙超红,对于父亲的故乡唐山,长期以来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她唯一的感知,源自父亲孙观志生前时常的念叨:“不要忘记咱们是河北人,咱家的“根”在唐山。”这句叮咛,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心。

  1982年,孙超红考入广西艺术学院,正式开启了她的艺术生涯。她以壮乡风情和《巴黎印象》系列闻名,艺术足迹遍及中外,但父亲那句关于“根”的嘱托,始终是她心底最深的牵挂。

  从“根”的呼唤到“魂”的回归

  纵观孙超红教授的艺术人生,这次捐赠仿佛是她用画笔完成的一次最宏大的作品。它将几个关键线索完美地缝合在一起:

  家族的“根”:从唐山开平煤矿的祖辈,到南下广西的父亲,再到她本人对“河北人”身份的追寻。

  艺术的“魂”:她四十余年创作的精华,从《北京庭院》的东方哲思到《巴黎印象》的国际视野。

  情感的“归宿”:最终,这些承载着个人与家族记忆的作品,跨越千山万水,回到了那个父辈口中的“根”所在的地方——唐山。

  因此,2020年她为唐山美术馆开馆捐赠首幅油画《时光》,是初次的试探与问候;而2025年这次的捐赠,则是一次彻底的情感回归与文化归根。这200幅画作,不仅是她个人艺术生涯的总结,更是她替父亲、替整个家族,献给故乡唐山的一首绵长而深情的视觉之诗。

  对于唐山美术馆而言,这批藏品的意义远超艺术价值本身。它们是一个家族的记忆载体,是一段时代变迁的缩影,更是一位艺术家用最真诚的方式,完成的寻根谒祖之旅。

作 者 简 介

  孙超红,1960年10月生,祖籍唐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

  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二画室研修,创作《北京庭院》油画系列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

  2000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孙超红壮乡风情》油画个人展;出版《孙超红油画作品》精选画集。

  2003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到欧洲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文化艺术研究交流考察,其间由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办,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了《巴黎印象》个人画展,出版著作《艺术漫步》。

  2010年出版《孙超红中国当代油画家》油画专辑。

  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柳州博物馆、嘉兴画院、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上海长宁图书馆、上海迪·画廊及北京寰宇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等收藏,多次向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捐赠美术作品。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30日

  

开幕式时间:

2025年9月30日上午10:00

  

地点:

一层大厅

  

主办单位: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唐山美术馆(唐山画院)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关键词:责任编辑:唐山美术馆

推荐阅读